羅兵咸永道香港: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共集資1,071億港元

隨著A股上市公司赴港熱潮、香港市場流動性提升,以及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核心資產需求日增,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顯著回暖,集資活動活躍。中國政府持續推出扶持企業的政策,香港交易所(港交所)亦同步推行多項措施吸引企業來港上市。在多重利好因素推動下,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共集資1,07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七倍,躍居全球首位,為近十年來同期第二高,並已超越2024年全年集資額。

回顧2025年上半年,香港共有44家新股上市,包括42家在主板上市、1家GEM轉至主板(沒有集資)公司及1家De-SPAC,較2024上半年上升47%,主板新股以零售、消費品及服務(34%)爲主,其次為工業及材料與醫療和醫藥(各佔23%)。

預期利好市場氣氛將延續

展望下半年,一向為香港IPO旺季,預期利好市場氣氛將延續。目前,已經遞交申請在香港上市的企業超過200家,涵蓋的企業來自不同行業,包括製造業、零售、消費品及服務等傳統行業,也有來自生物科技、醫療和醫藥、人工智能、資訊科技及電信服務等新經濟行業。大型A股龍頭企業、中概股及海外企業亦積極赴港集資。

羅兵咸永道香港資本市場服務合夥人梁令欣表示:「儘管地緣政治及貿易關稅等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香港銀行體系結餘高企顯示市場資金充裕,為企業上市及集資提供有利條件。隨著資金持續流入,香港IPO市場展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成為中國企業拓展業務與籌集資金的重要平台。不少已於A股上市的大型企業,以及有一些企業計劃分拆中國業務來港上市。這不僅體現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更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地位。展望未來,市場充滿機遇,隨著政策支持和流動性充足,我們預計今年的新股市場將迎來近四年來最活躍的募資潮。」

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量增至 73 家

港交所於2025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為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有效協助企業籌備上市。這項創新舉措有助強化香港資本市場的創新企業生態,並提升其作為創新企業上市首選地的吸引力。生物技術與製藥產業受益顯著,截至 2024年12月,港交所在第 18C 章下有3家特專科技公司,在第 18A 章下則有 67 家生物科技公司,到 2025 年 6 月,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量增至 73 家。人工智能、資訊科技和電信產業是另一個主要的成長領域。長期來看,創新醫療保健和科技公司的比例將會進一步提高。『科企專線』聚焦早期成長企業,從而補充其在成熟產業的現有優勢。

羅兵咸永道對香港 IPO 市場持積極樂觀態度,展望IPO市場於2025年下半年可繼續保持升勢,預測2025全年將有90至100家企業於香港上市,籌資金額可望超過2,000億港元。資訊科技及電信服務、醫療和醫藥、以及零售、消費品及服務相關的行業板塊將會是市場焦點 。

預IPO集資額為2,000至2,200億港元

羅兵咸永道香港資本市場服務主管合夥人黃金錢表示:「監管機構針對上市條例進行多項修訂,提供更有利於不同企業上市的舉措,優化審批流程,提升上市透明度與效率,吸引更多企業赴港。近期新股表現亮麗,進一步提升了投資者信心;整體資金流動性改善、估值水平回升,吸引更多企業透過香港資本市場上市集資,展現出香港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健發展。A +H股上市已經成為新趨勢,企業透過兩地上市,可充分利用兩地上市平台接觸不同投資者,滿足企業需求。我們預測IPO集資額為2,000至2,200億港元,香港有望重奪IPO集資額全球第一。明年新股市場亦有望在多家大型新股上市的推動下持續活躍。」

2025年上半年,A股IPO市場共有51家企業成功完成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累計集資金額突破37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增長16%,集資金額亦上升15%,上述積極態勢反映了監管機構在政策的支持以及監管效率的優化。

硬科技領域與新質生產力的IPO中佔比上升

從行業分佈來看,硬科技領域與新質生產力相關企業在2025年上半年的IPO中佔比有所提升,這一現象顯示了中國經濟在科技層面的迅猛發展以及產業升級的持續推進。就板塊分佈而言,創業板以20家新股上市在數量上領先,而上海主板則以146億元人民幣的融資規模在集資金額方面表現突出。與此同時,科創板、深交所主板以及北交所均展現出各自鮮明的特色,共同構建起A股市場豐富多元的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在2025年上半年成為IPO申報與輔導備案的主力軍,這一現象與其明確的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以及所享受的政策支持密切相關。儘管北交所的IPO數量較前期有所減少,其平均募資金額呈現上升趨勢,這一變化也表明了北交所對於優質創新中小企業的吸引力正在穩步增強。

隨著相關政策的調整,尤其是明確允許未盈利科技企業上市等措施的出台,預計A股IPO市場或將逐步邁向穩定發展的新常態,為實體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關資訊

中銀香港助機構客戶完成「互換通」長年期合約交易

中銀香港於「北向互換通」延長合約期限新措施實施首日(2025 年 6 月 30 日),成功為本行及銀行機構客戶完成多筆「北向互換通」項下 20 年及 30 年期利率互換合約交易。

富途本月在沙田、將軍澳連開兩間實體店

富途證券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富途」)宣佈,本月再增加沙田、將軍澳兩間實體店,目前全港實體店總數已累積達六家,遍佈全港九新界,連同金鐘總辦公室客戶專區,本港常設服務點增至七個,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的承諾。新增的兩間實體店分別進駐沙田石門京瑞廣場及將軍澳新都城中心,意在貼近社區,為區內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

駿利亨德森投資洞察: 美國五月CPI按月增長 0.1%

美國五月CPI(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脹數據低於市場預期,整體和核心 CPI 分別僅按月增長 0.1%,相比市場預期的 0.2% 和 0.3%低。通脹下降的趨勢較為廣泛,主要受疲軟的超核心指數(排除住房的核心服務)(0.1%),以及商品通脹 0.0% 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在 4 月調整貿易政策後,商品通脹仍維持低位,這對市場來說是一個鼓舞人心的信號。

富達國際:台灣電子業反守為攻應對關稅與匯率波動挑戰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白芳苹表示:近期台灣電子業面臨關稅及匯率的雙重挑戰,台股持續在震盪中展現韌性。然而,台灣電子業早在六年前便開始加速全球化佈局,在東南亞及墨西哥等地設廠以分散生產基地。這些措施使多家台灣電子業在墨西哥進行最後組裝與測試,透過USMCA美加墨關稅協定豁免關稅,相對減少關稅的影響。惟仍將對iPhone智能電話供應鏈造成影響,因iPhone多在中國內地與印度生產,關稅可能較高。

博雅互動公佈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

博雅互動國際有限公司(「博雅互動」434.HK)宣佈,集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的未經審計綜合業績(「第一季度業績」)。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個月,該集團錄得收益約為港幣111.9百萬元,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個月環比減少約 25.8%,主要由於集團持有的數字資產於本季度的增值收益環比減少;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個月收益同比減少約6.4%,主要由於網路遊戲收益較2024年同期略有減少,但較2024年第四季度環比仍保持平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