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企業視東盟為未來三年銷售業務首選之地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與大華銀行今日聯合發表《促進區域連繫:助力大灣區探索東盟機遇》研究報告顯示,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越南是大灣區企業進駐東盟的熱門銷售地點, 而越南仍然是區內生產和採購的首選。 此外,約85% 的大灣區企業會在未來三年維持或擴大在東盟地區的銷售業務。


整體而言,報告顯示了吸引大灣區企業於東盟市場拓展業務的多個因素。當中,55.9% 受訪企業認為東盟市場規模龐大是業務拓展計劃的最主要原因,較政府的優惠措施和投資政策 (49.6%)及持續增長的東盟電商市場(32.8%)所帶來的影響為高。

香港貿發局與大華銀行聯合發表的《促進區域連繫:助力大灣區探索東盟機遇》研究報告於2023年第三季進行,以問卷形式訪問671家大灣區企業,並對部份大灣區企業進行深入訪談。

更多大灣區企業計劃拓展東盟市場
超過70%受訪企業表示未來3年將開展或進一步拓展東盟業務,較2021年類似調查顯示有近60%更為踴躍。另外,目前已在東盟有商業活動的受訪企業中,高達96%表示未來3年會維持或擴大現有營運規模。


對消費品;商業、專業及金融服務;房地產、酒店及建造業;科技、媒體及電訊業這四大行業而言,受訪企業選擇東盟市場的趨勢相若,主要偏向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對工業製品行業的企業來說,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越南則更具吸引力。馬來西亞於上述四個行業的受歡迎程度均勝於2021年的研究結果。

主要挑戰
關於企業在東盟國家擴展市場時所遇的挑戰,48.6%大灣區企業認為掌握當地政府政策和法規是主要挑戰,其次為文化或語言障礙 (38.7%),以及難以尋求合適的專才(26.4%)。有關結果與2021年的調查有顯著分別,兩年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基建不足、難以找到合適的當地合作伙伴及經營成本上升為三大主要挑戰。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葉楊詩明表示:「大華銀行致力推動東盟與大中華地區之間的業務聯繫。隨著不少大灣區企業『走出去』以尋求長遠的業務增長,本行憑藉對跨境及專屬的融資解決方案、外國直接投資諮詢服務以及對當地市場、特定的行業知識和合作伙伴生態圈的深入理解,協助客戶減少拓展海外業務的障礙、應對供應鏈風險並降低融資成本。自2011年大華銀行外國直接投資諮詢部成立以來,我們已協助近 4,000間企業在亞洲拓展跨境業務,他們的成功故事印證了本行對客戶『誠摯如一』的承諾。」

香港連接大灣區及東盟
報告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大部分大灣區企業對香港連接大灣區及東盟有高度評價,超過70%受訪企業給予7分或以上的評分(以10分為滿分計)。香港專業服務被認為是於東盟市場取得持續成功的重要元素,也是香港最具優勢的資產。此外,香港在法律合規、跨境基建融資及物流方面亦獲得高度評價,反映受訪者對香港服務品質的高度認可,以及明確肯定香港將為大灣區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副總監陳永健

香港貿發局研究副總監陳永健表示:「這份研究報告肯定大灣區整體策略進取外向的特性,同時凸顯香港在確保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潛力方面擔當關鍵角色。大灣區內各項重要發展因素相互關聯,當這些因素有效結合起來時,著實可以產生超乎想像的協同效益。」

葉楊詩明補充:「隨著自由貿易協定的推廣、科技創新以及更高的海外業務拓展意向,我們現身處於大中華區和東盟之間投資機遇蓬勃發展的十字路口。香港作為區內的超級聯繫人,在推動金融創新、促進跨境貿易及經濟繁榮方面具有獨特地位,有助塑造一個充滿活力及商業互聯無界限的未來。」

地區整合、數碼化及成本控制為東盟成功之基礎
報告顯示,53.7%的企業認同區域性貿易整合(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有利業務在東盟發展,其次是數碼化(51.9%)和成本管理(如將生產活動遷往成本較低的地區)(40.8%)。許多受訪企業認為,首個連接亞洲區最大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協議RCEP的成立,在簡化和加速區內最具活力經濟體的貿易合作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包括中國內地、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此外,受訪企業認為疫情帶來強烈影響,因此數碼化對維持經濟和供應鏈韌性至關重要。若要提升企業生產力、降低運營成本以及拓展區域業務和投資,數碼化將會是一個好方法。總體而言,最多受訪企業(23.2%)將數碼化視為業務優先要務,並認同數碼化可令企業進軍東盟市場有更大的成功機會。

相關資訊

聯泰公佈收入約2.96億美元較去年下跌約2.9%

聯泰控股有限公司(311),今天(28日)公佈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業績。期內,該集團錄得收入約2.9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輕微下跌約2.9%。儘管收入減少,毛利按年增加6.6%至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期間約為4118萬美元。該集團錄得歸屬於本公司所有人的利潤約為37.3萬美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歸屬於本公司所有人虧損:972.8萬美元)。

申洲國際收入及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分別上升15.3%及8.4%

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2313) 宣佈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之中期業績。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營業額達约人民幣149.66億元,較二零二四年同期上升约15.3%,毛利增加至約人民幣40.58億元;毛利率為27.1%,較上年度同期微跌1.9%,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為約人民幣31.77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約8.4%。每股基本盈利約人民幣2.11元。

非凡領越宣佈整體收益同比下降5.7%

非凡領越有限公司(933.HK),宣佈該公司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內」)業績。期內,美國關稅政策衝擊全球貿易體系,貿易壁壘上升而擠壓品牌利潤空間,為消費市場復蘇和整體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非凡領越持續降本增效,業務運營於市場逆境中展現韌性。該集團整體收益同比下降5.7%,通過持續有效的成本管控,該集團的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及調整後EBITDA分別同比上升60.9%及13.6%。 

旅發局公布 7 月初步訪港旅客為 439 萬人次

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公布,7 月初步訪港旅客數字為 439 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 12%。累積計算,今年 1 至 7 月共錄得約 2,800 萬訪港旅客人次,同樣按年增加 12%;其中訪港內地旅客佔 2,130 萬人次,非內地旅客錄得 672 萬人次,按年分別多 10%及 16%。

屯門海珠路住宅地共收8份標書

屯門海珠路住宅用地於今日(8日)截標,是今個財政年度政府推出的首幅地皮,地盤面積約47,017平方呎,最高可建樓面面積約為282,100平方呎,賣地條款要求中標發展商需要興建公共交通總站。項目最終接獲8份標書。項目鄰近輕鐵站以及日後的屯門南延線,享交通優勢,同時該區發展成熟,設施配套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