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宗數創十年低 香港IPO躋身第四

安永今日(2號)發佈《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IPO活動持續放緩,預計全年共有1,162家企業在全球上市,集資1,173億美元。與去年相比,IPO宗數和集資額分別下降14%和7%。市場條件逐步改善,以及私募股權積壓的退出需求將支撐2025年的資本市場。多地區的IPO亦迎來復甦,但個別公司的表現仍會有所差異。

印度市場全年預計有314宗IPO,集資額合共180億美元,IPO宗數及集資額皆領先全球,IPO宗數更大幅拋離第二位的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的117宗。港交所則以64宗IPO及834億港元列第四位。

A股IPO宗數和集資額同比下降70% 和83%

截至2024年11月30日的公開信息,預計2024年A股市場共有95家公司首發上市,集資618億人民幣,IPO宗數和集資額同比分別下降70% 和83%。IPO宗數和集資額創2014年以來新低。

由於缺少大型IPO以及新股發行市盈率下降等原因,IPO平均集資額下降至6.51億人民幣,低於10億人民幣。84%的IPO集資額為10億人民幣以下,比去年高出19個百分點;未有集資額超過50億人民幣以上的IPO。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表示:「今年9月,美聯儲自2020年3月以來首次降息,開啟降息週期預期,有助於改善非美元區流動性。9月下旬,中國政府推出一攬子政策提振經濟,香港及A股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A股十大IPO集資同比減少80%

創業板IPO宗數和集資額均列第一。由於IPO市場政策收緊,所有板塊的IPO活動均大幅下降。今年是科創板成立以來「最難之年」,科創板作為IPO嚴審監管的重點區域之一,IPO活動同比下降幅度最大,全年科創板IPO佔比創歷史新低。十大IPO共集資168億人民幣,佔全年集資總額的27%,同比減80%。A股市場缺少大型IPO,集資額排名首位的IPO集資額,在2023年排名20名之外。

A股IPO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前十大中,6家企業來自科技行業,其它企業也大多來自「硬科技」行業。前十大IPO中6家來自科創板,集資額佔前十大的49%。蔡偉榮表示:「企業主要集中於工業,科技、材料行業,行業集中度升高。IPO宗數和集資額前三的行業為工業、科技和材料,前三行業的IPO宗數及集資額分別佔年總量的88%和90%。」

香港IPO宗數和集資額分別下降6%和上升80%

截至2024年11月30日的公開信息統計,預計2024年香港市場共有64家公司首發上市,集資額834億港元。與去年相比,IPO宗數和集資額分別下降6%和上升80%。一宗超大型消費行業IPO顯著推高了香港市場的平均集資規模;其中,2024年出現了一家超300億港元的IPO,以及三家超過50億港元的IPO,而2023年僅有一家超過50億港元的IPO。若撇除百億級IPO,2024年的平均集資額為7.58億港元,同比上升11%。不過,IPO縮量發行的現象逐漸好轉,新股發行佔總股本5%或以下的主板IPO,亦下降至整體的20%以下。

香港十大IPO集資額上漲165%

2024年,香港市場中內地IPO的基石投資者中近七成有國資背景,比2023年增加10個百分點。科技行業是最受國資背景基石投資者青睞的行業,其次為生物科技與健康及零售與消費行業。有國資投資背景基石投資的IPO中,約72%的首日收盤價高於發行價。

95%的香港IPO企業獲得超額認購,比去年高出4個百分點。2024年十大IPO共集資630億港元,佔年集資額的76%。百億IPO推高前十大IPO集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前十大IPO集資額上漲165%。

安永香港科技、媒體與電訊行業審計服務主管陳日輝指出:「在中國內地和香港交易所多項政策的支持下,科技公司,特別是內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意願提升,科技IPO宗數列第一位。內地零售與消費企業加速在香港上市,2024年零售與消費企業集資額列香港IPO活動首位。若撇除該單一大型消費行業IPO,則科技IPO集資額位列香港IPO活動首位。」

53家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將在美首發上市

美股市場預計共有53家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首發上市,共集資29.14億美元,IPO宗數和集資額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56%和245%。截至2024年11月底,2024年共有54家內地企業通過赴美上市備案,同比增加超出一倍。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國內地企業赴美上市備案的通過率超過70%,高於赴港上市備案通過率。此外,IPO的行業呈現多樣化, 其中,零售與消費行業表現尤為突出。陳日輝指出:「2024年赴美IPO平均規模達5,497萬美元,同比增長121%,但仍處於近十年的歷史低位。」

預2025年A股IPO活動整體平穩

預期2025年A股資本市場政策將更加具體清晰, 2025年A股IPO活動整體平穩,有改善跡象,逐步實現IPO發行節奏常態化。資本市場將更聚焦「新質生產力」。此外,國務院等部門在2024年分別發佈文件,支持符合條件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相關企業、種業、冰雪等行業企業上市,相關行業IPO有望增多。

在中國政府宣佈經濟刺激措施、出台支持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的政策以及美聯儲降息週期啟動的影響下,2025年香港的IPO活動有望重拾升勢,並有機會重返全球排名前列。內地大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以及18C企業的上市將持續活躍,進一步推動香港IPO的增長。隨著港股IPO審批流程的縮短及百億港元市值A股公司享受快速審批的新政策,「A+H」 股的隊伍預計將進一步擴大。同時,內地企業從A股轉向香港上市的步伐也在持續。大型IPO可能集中在規模較大、流動性更好的傳統實業企業。

相關資訊

安聯投資:阻力最小的路徑再次「保險式減息」

經過九個月的停頓後,聯儲局在九月重啟減息週期,主席鮑威爾將此舉形容為一次「風險管理式減息」,在通脹仍然高企的情況下,將政策從溫和限制性的水平放寬,以減輕勞動市場潛在的下行風險。在10月14日於全國商業經濟協會(NABE)會議的最新演說中,鮑威爾指出,自九月會議以來經濟前景變化不大,但同時強調了就業面臨的下行風險正在增加。在此背景下,安聯預期決策者將遵循阻力最小的路徑,在即將舉行的會議上再度減息25個基點。

 AIA調查:72%受訪者退休儲備不足

友邦香港 (AIA) 最新發表的「AIA 理想退休生活調查」顯示,受訪者期望的退休年齡平均為62.2歲,理想退休儲備金為329.4萬港元(中位數)。72%受訪者的退休儲備不足,平均需延遲12.8年才能退休。另外,近六成受訪者未有明確的退休儲蓄計劃,反映儘管受訪者普遍意識到退休後的財務壓力,仍未有「超前部署」以規劃理想退休生活。

PAObank客戶存款總額第三季突破80億

PAO Bank Limited(簡稱「PAObank」)開業5周年,個人銀行業務發展勢頭強勁,為客戶帶來更豐富的金融產品,積極打造PAObank為好用的數字銀行。受惠於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加上提供具吸引力的存款利率回饋客戶,帶動2025年第三季客戶存款總額錄得顯著增長,截至2025年9月26日,存款總額逾80億港元。期內淨利息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51%,達9,062萬港元。

中銀香港協助客戶完成「互換通」LPR掛鈎利率互換合約交易

中銀香港在「互換通」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簡稱 LPR)掛鈎利率互換合約實施首日,順利完成多筆交易;此外,該行作為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的結算會員,亦為參與該項新產品交易的金融機構客戶提供代理清算服務。

經絡:市傳個別中小型銀行推出低息H按計劃 

市傳個別中小型銀行推出全新低息H按計劃,全期息率為「HIBOR+1厘」,封頂息率為「最優惠利率P(5.5厘)」。以500萬貸款額,年期30年,昨日一個月HIBOR為0.91厘,如以普遍新造H按計劃「H+1.3厘」,實際按息為2.21厘計算,每月供款為$19,010,如以市傳中小型銀行新造H按計劃「H+1厘」,實際按息為1.91厘計算,每月供款為$18,257,比普遍新造H按計劃可減少$753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