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對數碼交易接受程度日益增加,但隨之而來的詐騙也大幅增長,根據環聯最近發佈的分析報告顯示,香港今年上半年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高達18.3%,遠超過全球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平均數的5.3%,屬調查所及的市場及地區之中最高。此外,38%香港消費者表示曾成為詐騙目標,當中32%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三個月曾成為可疑數碼詐騙的目標,另外6%更表示曾是詐騙的受害者。
根據環聯數據,2023年上半年,全球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為5.3%,較2022年同期上升18%,而全球可疑數碼交易的宗數則上升27%。在香港,今年上半年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更高達18.3%,即平均5.5宗數碼交易即有一宗屬可疑數碼詐騙交易,為調查所及的市場及地區之中最高。此上升趨勢亦見於交易量中,於所有源自香港的數碼交易中,可疑交易的宗數較去年同期大增57%。

旅遊及休閒業可疑交易大升243%
香港數碼交易中,旅遊及休閒業和虛擬社區(網上約會、論壇等)於 2023年上半年的可疑數碼詐騙交易比率屬調查所及的行業當中最高,分別為8.1%和4.8%。隨著旅遊業復甦,環聯發現今年上半年旅遊及休閒業的數碼交易宗數增幅最為顯注,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243%。
另外,環聯於今年7月10至19日期間,訪問了973名香港成年消費者,了解他們過去三個月有否成為網絡、電郵、電話或短訊數碼詐騙的目標。調查發現,32%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三個月曾成為可疑數碼詐騙的目標,另外6%更表示成為詐騙的受害者。當中以語音釣魚(Vishing,即透過詐騙電話誘使他人透露個人資料)為香港受訪者最常遇到的詐騙手法,涉及34%受訪者;其次則為網絡釣魚(Phishing,即透過詐騙電郵、網站、社交帖文及二維碼等盜取資料;31%)及短訊釣魚(Smishing,即透過詐騙短訊誘騙他人洩露數據;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