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將通脹歸咎於量化寬鬆政策(新增貨幣供給、購買國債),但量化寬鬆真的會導致通脹嗎?法國外貿銀行針對此一說法,做了一個統計,發現美國和歐元區過去多年的量化寬鬆政策,對通脹幅度影響並不是很大。
法國外貿銀行數據顯示,美聯儲從2008年底到2022年初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其中於2018年和2019年初曾經中斷。而歐洲央行則從2015年初到2023年初實施量化寬鬆政策。
對於這種擴張性貨幣政策是否起到了推動通貨膨脹的作用,法國外貿銀行Patrick Artus指出,美國量化寬鬆導致的通脹上升,為每年0.4-0.7個百分點,至於歐元區則為每年0.7-0.8個百分點,幅度並不是很大。
但實際上,是否會加劇通脹,要取決於如何使用量化寬鬆。Patrick Artus解釋,如果是非定向的量化寬鬆,新增貨幣供應可以用於發放貸款和購買資產(房地產、金融),就像美國2008年以來和歐元區2015年以來一樣,量化寬鬆確實推動了房地產或金融資產的價格上升。
但如果是有針對性的量化寬鬆,如用於企業投資和能源轉型投資,則更有可能導致通脹,因為此舉會導致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